• 中文
    • English
  • 注册
  • Predator
  • 今日 1
  • 帖子 3905
  • 关注 513
  • Predator Predator 关注:513 内容:3905

    猎鹰25测评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拉黑名单
    • Predator
    • 猎鹰系列的摩擦条,虽然是其独特性的核心元素,但我认为反而成为了限制这个系列发展的一个因素。摩擦条的存在确实让猎鹰与其他球鞋有所区别,但同时也使设计方向陷入了困境。因为无论如何设计,这个系列都必须保留摩擦条这一特性。然而,目前市面上许多球鞋的鞋面材料,即使没有摩擦条,也能提供极高的摩擦力,例如耐克的GX系列。这种趋势让猎鹰的设计在保持传统与追求性能之间面临更大的挑战。猎鹰25的摩擦条设计,更是让我感觉设计师有些“摆烂”的嫌疑。这一代的摩擦条不仅数量明显减少,而且材质非常柔软,几乎没有实质作用。作为从猎鹰9代开始一直穿这个系列的用户,我可以明确地说,这是我体验过摩擦条表现最差的一代。这个版本的摩擦条似乎完全是为了满足“猎鹰必须有摩擦条”这一传统而存在,纯粹流于形式,几乎没有实际的功能性。十几年前,大部分球鞋的材质都是以真皮为主,因此当时猎鹰系列的摩擦条设计显得尤为突出,也让它在众多球鞋中脱颖而出。再加上那个年代的许多消费者还是穷学生,根本无力购买如此昂贵的球鞋。然而,猎鹰系列却因代言球星如齐达内、贝克汉姆、卡卡等人而备受关注,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梦想之鞋。因此,不少人对猎鹰系列带有强烈的情怀和回忆滤镜。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它的独特设计,还与那个年代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可以说,猎鹰不仅是一双球鞋,更是一代人关于足球热爱的象征。正因为如此,猎鹰在许多老玩家心中的地位一直非常高,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然而,今天我想试着抛开那些美好的回忆滤镜,来冷静客观地谈谈如今的猎鹰系列。毕竟,情怀固然重要,但作为球鞋,它的设计、性能和实际表现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希望通过这样的角度,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如今的猎鹰。至于猎鹰25的鞋面,拿在手里的确能感觉比24代柔软一些,但实际穿着体验并没有明显改善。在刚开始的前一两场使用中,鞋面仍然会有些许生硬感。此外,我特别想吐槽鞋领的设计——这一代的鞋领结构依然沿用了24代的设计,导致部分人依然会遇到卡脚脖子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右脚没有问题,但左脚却会明显感到卡得难受。这个问题让我觉得设计师存在偷懒的情况。此前我在油管上看过一个关于球员版欧洲杯配色球鞋制作的视频,发现大多数穿猎鹰的职业球员鞋领位置都使用了更厚、更舒适的材质。而这些为球员按照个人鞋楦定制的球鞋都会觉得鞋领不够舒适,更别提普通消费者了。如果脚型不合适,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因此,我强烈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去实体店试穿,确保鞋型适合自己的脚。至于鞋底部分,其实没太多可说的。三角钉设计阿迪已经用了十多年,稳定性方面依然表现不错。不过,这一代猎鹰25的球鞋大底弹性表现让我印象深刻,跑动时的反馈感更强,整体体验更偏向于一双为前锋打造的球鞋。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为猎鹰增加了一些速度感,但也可能会让习惯了传统猎鹰稳重风格的老用户感到不太适应。最后来说说大鞋舌。可能一些新入坑的朋友对这个设计不太熟悉,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大鞋舌的设计起初是为了解决老款球鞋材质和结构的问题——因为传统球鞋的鞋舌在运动中很容易跑偏,而大鞋舌的设计能够很好地固定鞋舌位置,提供更稳定的穿着体验。然而,随着球鞋材质的改进和侧面鞋带设计的普及,大鞋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大鞋舌的存在并不会对触球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反而在当年被认为是一种经典且实用的设计。对于喜欢复古风格或情怀的球鞋玩家来说,大鞋舌仍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猎鹰25测评
      猎鹰25测评
      猎鹰25测评
      猎鹰25测评

      lv.2
      👍很好的分享
    • 帅气熙爸爸谢谢
      拉黑 2月前 手机端回复
    • 回复
      本人吗?
    • 帅气熙爸爸本人
      拉黑 2月前 手机端回复
    • yj460455814很日系的感觉
      拉黑 2月前 手机端回复
    • 帅气熙爸爸谢谢
      拉黑 2月前 手机端回复
    • 回复
      猎鹰确实为了保持摩擦条特色,设计受限很多,从之前球员有些选不要摩擦条,只要图案的定制版来看,现在球员也没那么喜欢摩擦条……
    • 帅气熙爸爸15年取消猎鹰是对的,只是阿迪没魄力一直走下去再加上进入织物时代以来阿迪确实拿不出什么能对抗耐克的东西
      拉黑 2月前 手机端回复
    • 就是我的道所以聊胜于无就是最好,不能因为摩擦条的减少就扣上偷工减料不伦不类的帽子。就像当年刺客13,明明是全面升级没有弱点,比刺客12更优秀的好鞋,却被说成毫无亮点江郎才尽。所以不能二极管
      拉黑 2月前 手机端回复
    • 星星星星星保留猎鹰这个属性完全没问题,把它做成类似于copa这种分支就行了,总有人爱摩擦条
      拉黑 2月前 手机端回复
    • 回复

      我倒是觉得从24开始就是吃老本,而不光是磨擦条的事,翻舌恐怕才是最勉强出现的

    • KG鞋舌至少还有的选
      拉黑 2月前 手机端回复
    • 帅气熙爸爸我不能理解的是国内这个大鞋舌的差价太贵了,而且只有国内是这个差价
      拉黑 2月前 手机端回复
    • 梅洛21鞋舌真的就是情怀,毫无用处,甚至累赘。
      拉黑 2月前 电脑端回复
    • 回复
      好文
    • 帅气熙爸爸谢谢
      拉黑 2月前 手机端回复
    • 回复
      lv.1

      如果没有摩擦条 它可以叫F50 也可以叫COPA,是因为摩擦条 所以才叫猎鹰,猎8也是鸡肋,猎11 12 13都是。摩擦条有没有用的那点辅助,还不如练个基本功。 至于其他,博主好文!

    • 帅气熙爸爸谢谢
      拉黑 2月前 手机端回复
    • 回复

      磨擦条一定要配合袋鼠皮


      袋鼠皮提供触感,而摩擦条用来补足袋鼠皮摩擦力不足的缺点。但是现在不用袋鼠皮,改用人造材料之后,确实再摩擦力这块并不完全依赖磨擦条了,热熔模也完全可以提供足够的摩擦力。我猜这甚至可能是阿迪当年取消猎鹰,打造ACE系列的初衷,不过好在失败了。

      现在阿迪经过几代猎鹰的失败后,可能想把发力重点转移到大鞋舌上了~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认为他应该推出大鞋舌的AG [s-11]

      回复

      从实战角度出发,外置型摩擦条真的挺鸡肋的。外置摩擦条的初衷是什么?本应是增加发力和旋转、加大摩擦力辅助停球。球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鞋面的材料不断更迭,慢慢的大家都知道,平整贴合强韧的鞋面发力更通透,比如刺客等一众速度型战靴;印制纹路型或者材料型鞋面摩擦属性不输外置型摩擦条,触感更是领先外置型摩擦条,比如gt,gx等现代控制类战靴。再加上现在像贝克汉姆那种踢法几乎绝迹,弧线任意球和边路传中大师日渐没落,这种外置摩擦条,展现作用的机会太少了。我也是从猎鹰14,无回旋4,t90、powercat等老款外置摩擦条穿过来的,并未感觉踢定位球、拉弧线球精度或者力度明显提升了多少。当然,外置摩擦条是一种情怀,我还是希望这种哗众取宠的配置能够保留下来。

      回复
      lv.1
      VIP

      这种摩擦条确实属于鸡肋一般的存在了,现代足球鞋本身鞋面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

      回复
      lv.1
      哥们你伊东纯也啊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实时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