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在前:从 FUTURE 18.1到FUTURE Z 1.3,到目前为止FUTURE系列共历经9代更迭。
我的情况:
试穿、测试:8/9
实战:3/9
保留:1/9
声明紧接:球鞋这玩意千人千脚,我只说自己的喜好(因为可玩的球鞋实在太多,我只留下我认为的精品鞋款),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欢迎一起探讨,如果正好那双鞋是我不喜欢的/不合我脚,但是是你的主力战靴的,也请勿喷。非专业人士,很多说的也不一定对,全凭热爱。这个系列的帖子主要作用还是记录我的草根球鞋玩家之路。
—————————————————————————————————————————————————————————————
各代简评(主要围绕鞋面材质、触感及我的穿着舒适度展开,偶尔会带到大底的评价):
1.FUTURE 18.1
试穿、测试:√
实战:√
保留:×
4年前,作为全新系列初面世的时候,一度收割一大波的关注量。同时豹子推出了适应国情的MG大底,还记得当年18.1MG的天价。
毕竟噱头摆在这里,都想一探究竟。我在实战后的评价只能给出中等偏下的评分。
优点:(这是我试穿后留下来的原因)
-
鞋头饱满,大脚趾上翘极其友好;
-
包裹感好,脚型兼容度高。
缺点:
当新玩法的卖点变成杀死自己的命门时,这种感觉可太糟了。18.1的网格双层鞋面,在鞋头区域和足弓内外侧下沿是有由热熔膜覆盖将网格和内衬鞋面粘合在一起,而足弓的主要触球区域、外脚背的触球区域则是裸露网格了。这个作为卖点的“玩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穿插鞋带来实现不同脚型差异都能得到极致包裹感的设计”,在实战中得到的反馈是:
-
网格的触感一言难尽(适应不了)再加上足弓触球区域的双层鞋面基本是完全分开的导致在触感受影响的情况下还有一部分的泄力感;
-
我一开始还傻兮兮的去玩花活试了不同的系带方式带来的不同包裹感。事实上,因为系带区域双层鞋面完全分开的关系就算在网格层用力拉紧,也只是把网格这层拉紧了,贴近脚的那层鞋面并没有什么变化,似乎有点智商税的感觉了。。
-
几乎是FUTURE全系列的通病,热熔膜覆盖面积过少,裸露部分过多,网格被踩很容易勾断。
-
鞋领部分我的评价一般,可能因为我是低帮爱好者,鞋领的提高对脚踝的保护我更多认为是一种束缚;
-
第一代MG大底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但是这一代的FG/AG大底磨钉后上人草的表现不佳,轻量化做的没毛病,启动蹬地也尚可,但是磨钉后前掌后侧左右两个长方形钉卡人草还是比较严重的。
2.FUTURE 2.1
试穿、测试:√
实战:×
保留:×
熟悉的豹子急速换半代。。这一代我个人认为是FUTURE历代存在感最低的。
优点:暂无。
缺点:
1.多少有点像当年钩子的鬼牌2到鬼牌2.5的换代,因为前一代被吐槽网格太脆弱了很容易断而增加了覆膜面积和缩小了网格大小,实质上呢没什么卵用,问题还是那些老问题;
2.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换代后我试穿的时候感觉到了玩鞋到现在最强的脚背压迫,废了好大劲才踩进去,而刚进去就想出来,实在太紧了,压得脚背疼痛,原因是豹子出昏招地在上一代织物鞋领舒适度不错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地缩小了织物鞋领面积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大小。。
(这代试穿后就退货了,所以没留下实拍照,就用偶偶的图了)
3.FUTURE 19.1
试穿、测试:√
实战:√
保留:×
两代一大改,这代我入的是MG版本,也是第一次穿豹子的第一代MG,作为在国内能够体验顶级鞋面又能适应大部分草根足球爱好者踢球场地的最佳解决办法之一,我相信大部分球友都体验过豹子的MG了,关于两代MG大底的评价对比我将留在文章最后再写。
优点:
与上两代比较,双层鞋面的耐c程度是显著提升了(其实对草根球鞋玩家来说感觉不那么明显)。
缺点:
多少有点矫枉过正了,主要缺点和18.1的前4点类似,但是这次外层鞋面换成了硬度很高的织物(应该是织物吧。。硬到我都怀疑了,我理解是因为打洞要穿鞋带,得保证硬度,否则鞋带拉扯后鞋面就垮了),足弓的双层鞋面触感以外,鞋头通过压印再覆膜定型出弯曲的花纹,其实鞋头本身的织物倒不硬,但是立体压印加上比前两代厚重的覆膜导致鞋面摸起来很硬,但是按压不那么硬的奇怪反差(可能和海绵内衬也有关系),至于鞋头触感也是一言难尽,相当厚重的触感,而立体压印带来的摩擦实战中也没太多明显感受。
4.FUTURE 4.1
试穿、测试:√
实战:×
保留:×
这次的小改款,在我印象里看到过一些拥趸的,当然如果让我在19.1和4.1里面二选一,我也选择4.1。
优点:
与19.1相比,变化主要在鞋头部分,这代的覆膜的压印纹路索性一条道走到黑了,一硬到底,触感牺牲给发力,不像19.1硬不硬软不软的模棱两可。
缺点:
基本和上面几代一样,这双我没留下的原因主要还是足弓双层鞋面的触感问题。
(这代同样试穿后就退货了,所以没留下实拍照,就用偶偶的图了)
5.FUTURE 5.1
试穿、测试:√
实战:×
保留:×
从这一代开始,我个人认为这才是FUTURE的第一代。基于以下2点原因,也就是优点:
-
终于把鞋带花活用在了一层鞋面上;
-
终于把织物球鞋我们认知里的柔软度带了回来。
缺点:
-
虽然迎回了更为传统的织物单层鞋面,但是织物本身的厚重加上内衬和鞋楦整体的略显臃肿,这一代在问世没多久就被球友们冠上了“大棉鞋”的称号,而我试穿体验下来,确实是这个感觉,那这背后也分立出了两派,一部分球友觉得穿着太舒服了(舒适度而言确实可以给高分),另一部分就就觉得触感影响比较大且失去了灵活属性(我站这边)。
-
由于我大脚趾上翘的关系,这代的鞋头定型的很扁,以至于我试穿穿进去就觉得压的不行了,理论上是应该可以撑开的,毕竟是柔软的织物鞋面,但是基于上面第一点,我也就没有继续下去了。
-
鞋头内侧的涂层覆膜我个人不太感冒,印象里是那种偏粘偏色的手感,不知道在实战中体验是什么样的。但是我觉得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说为了这块主要触球区域增加更多一些的耐久度而设计了;
-
这一代的鞋领也重新设计过了,整体的穿着感受已经接近于中帮了,在趟球(摆动脚踝)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有束缚。
6.FUTURE 6.1
试穿、测试:×
实战:×
保留:×
这是FUTURE系列唯一一代没有试穿过的,这个小改款我印象里是一点区别没有。为此,我特意去翻了之前雷哥的视频开箱,我就用文字复述一下吧,细微的改变在于热熔膜,变的更黏了一点,还有就是更换成了NANO GRIP的鞋垫,其他就真的没有了。
所以,我也就草草了事,不过多评价了,和5.1基本就是一双鞋。
7.FUTURE Z 1.1
试穿、测试:√
实战:×
保留:×
这次的大改款算是开启FUTURE系列的子系列中的新系列了。上市没多久,口碑就起来了。而我的体验如下:
优点亦是缺点:
中部的绑带设计确实提供了良好的包裹感同时采取了足弓无内衬垫层,鞋头海绵内衬垫层的设计,但是在足弓绷带的调教上,就显得太绷带了,这个绷带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绷带理念几乎是一样的,就是在拉扯后会产生空隙,耐久度问题似乎到目前为止我没怎么看到(后跟干裂倒看到好多次了),但是因为拉扯撑开后导致的足弓触感可就太奇怪了,很难形容出来,但是你还感觉到你真的触球是触在绷带上,不仅泄力而且有感觉得到的侧向移动。再有,因为绷带覆盖的区域有限,所以当脚内侧触球触在非绷带区域的时候,你又会感觉到另一种触感,这在同一双鞋上发生,我个人不太能接受。最后评价下鞋头部分,这一代鞋头的织物+覆膜+海绵内衬的调教,柔软度和舒适度极高,但是就触感而言,有点过于“面”了。
8.FUTURE Z 1.2
试穿、测试:√
实战:×
保留:×
又是一次小改款,但是这次改款的肉眼改变比6.1明显多了(手动狗头)。鞋头热熔膜纹路的更改,在实战中应该没啥区别,那这一代的评价我也保持和Z 1.1一致,不过多展开了。
9.FUTURE Z 1.3
试穿、测试:√
实战:√
保留:√
4年以来,我的鞋库里面始终没有留下FUTURE的鞋影,终于在Z 1.3这里打破了。作为Z子系列的大改款,当初谍照一出便燃起了我的兴趣,球鞋中部的新技术加持,在外形上像极了当年钩子的飞线技术(但是实际上只是长得像而已,完全不同的技术)。恰巧上海疫情,我最近才实战了一场,而看到大多数球友和鞋商都已近吹上了(如同Z 1.1和1.2一样),但是本着千人千脚的基本出发点,我还是自己试了才知道(新一代的FG/AG大底还没机会,但是看着钉子就已经挺粗了,磨钉下人草不一定合适,如果有球友试过,不妨分享下),简评如下:
优点:
-
新技术的加持使得当你的脚完全插入到鞋仓,你可以体验到极致的中部全方位包裹感,这也是这双鞋与Z系列前2代最大的上脚区别,真的是太舒服了,鞋楦的定型也没有5.1/6.1的臃肿。
-
在足弓的触感方面,内衬只是覆盖一层薄薄的仿麂皮材料,还原了最真实的织物触感,而这次织物织法处理其实我个人认为已经摒弃了绷带概念,就是通过特殊的织法来保证包裹和侧向支撑。
-
鞋头的织物初始柔软度也是吓我一跳,新鞋到手丝毫没有新鞋的感觉,很柔软,感觉都不用暖鞋,热熔膜的调教也比前2代好不少,鞋头内侧纹路,球友们熟悉吗?X18.1的既视感,而外侧的颗粒外形让人想到猎鹰,实际上在趟球时并没有像猎鹰的硬橡胶颗粒的隔阂感(指甲按压是软的),但是仔细看起来也是黏上去的,不知道后期有没有脱落风险,至于提供的摩擦在实战中我没什么太多感受。总体而言,鞋头的给我的感受让我觉得更像X18.1多一点(胖叔说更像猎鹰18或19,推荐大家观看胖叔B站的视频,我对这双鞋的观点和胖叔90%是一致的,当然人家比我更专业一点了)
-
关于大底,其实第二代的MG大底在Z 1.1就上了,但是我没有实战,知道Z 1.3 个人感受和大部分测评大佬基本一致,二代的MG钉更少更易于插入草里,在启动和灵活方面也比一代好很多(一代钉子太多了各方面都显得很中庸,甚至在实战的时候有一些钉子很少接触到草地),二代MG更多像是一双AG鞋了,但是区别就在MG中底还是偏硬了,关靠鞋垫的缓震对于我小体重的选手来说也是将将解决,大体重的话别看是MG,其实是只适合在有垫层的场地穿着的。
-
补充一点,对比先前的每一代,Z 1.3算是该系列第一双前掌和中部采用不同的材质/科技而需要粘合的鞋了,因为之前在ONE系列同样遇到材质粘合的处理,豹子都做的很差(以后ONE系列我会展开讲),而这次的粘合技术可以说是相当好了,上脚没有异物感,触球的时候也没有异物感。
缺点:
-
没有一双鞋是完美的,但是好鞋是瑕不掩瑜的。FUTURE所有鞋款至今的共性问题就是热熔膜覆盖面积太少,这其实是双刃剑,好的方向是完全解放鞋面,还原鞋面最真实的触感,坏的方向当然就是不耐脏和不耐c了。这个针织鞋面能想象得出被踩一脚就很有可能勾丝了甚至是破洞了。
-
在同样没有内衬海绵垫层的针织球鞋里面,这双Z 1.3的足弓触感可以算是比较厚的了,触感的清晰度是可以接受的范围,但是在发力发面就差一些了。
-
最后提一句鞋楦问题,FUTURE至今基本都是适合宽脚的(除了19.1我印象里鞋楦相对较瘦长),而我是正常偏瘦脚,所以在极致包裹角度会差一点,特别是前掌部分,但是提供的包裹也完全足够用了。
FUTURE系列的历代简评就到这里,如果我有想到要补充的会发在评论里面。之后FUTURE出新款了也会不定时更新我个人体验。
那么,下一个系列我们再见了!
好家伙,可谓future 的资治通鉴了
这么屌的帖子 不给个超级好评于心不忍睡不着啊~!
同感,2.1和19.1都是脚塞进去后有点爆血管的感觉,别说踢球了,走路都不行
好贴,很系统了
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