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买了一堆阿迪跑量的中端球鞋,放一起来盘点总结一下。
Copa 20.3 TF
中端的话,前面是小牛皮,脚弓部分是人造皮革,这个鞋穿起来虽然整体感觉有点笨重,总的来说脚感还可以。
优点:
脚弓部位设计得比较平整和厚实,在短传推球的时候,比其他贴合性更高的鞋会多一点点容错性,有时候即使推的部位不是很正,传球路线也不会偏太多,算是对新手比较友好的一点吧。
一体化的鞋舌包裹度还是挺好的,如果脚背不是特别高的话,穿着的舒适感还行,鞋比较厚实,脚穿进去哪儿哪儿都肉肉的感觉。
缺点:
鞋底的那种不规则分布的小短钉抓地性能差了点,激烈的变向和假动作很容易脚下打滑。
鞋子的强度还是不够,平时踢踢养生球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要踢比较激烈一点的业余比赛,就有点力不从心了。高强度的急停,变向的时候,稳定性不够,鞋面容易变形,脚容易在鞋仓里打滑。
鞋底偏高了一点,特别是在很薄的渣人造草坪,很难快速切到球的底部,增加了长传球的难度。
Nemeziz .3 TF 和 MG
我一共买了两双,一双TF,一双MG。
这鞋好像论坛里买的人不多,评论也比较少,其实我觉得这是我目前穿过最好的阿迪的中端球鞋
鞋身稳定性好,穿上之后做各种激烈的变向和高速急停都双脚都稳稳的固定在鞋仓里,不会晃动,不会变形。
防水性好,一般的小雨和雨后的湿滑场地基本不会沾湿袜子。
鞋钉抓地性好,tf的这种小圆钉看着平平无奇,但是防滑性能很好,左右大幅度做晃动假动作的时候,也不会脚底打滑。
至于大家之前说的,脚后跟锁定不行的问题,后跟那里是直上直下的,的确没有向内收的设计。
我实际多场体验下来,感觉还好,只要把鞋带系紧一点,跑起来后跟不会掉的。
这里系鞋带的时候有个小窍门,可以穿上最后一个孔,这样再绕回来中间打结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脚脖子上打结,打紧一点的话,就会把整个脚往脚后跟那里推紧,特别有安全感。
MG版的鞋钉实战感觉不错,适应性很强,只要草地有一定深度,不管是人草还是天然草地,都可以驾驭得了,不打滑,也不卡草。
唯一的缺点我觉得就还是有点笨重了,特别是TF版,鞋底略厚,拿在手上分量很沉,特别是跟刺客14 pro同时拿在手上,对比十分强烈。
X.Ghosted.3 TF
优点:
TF的鞋底是很硬的,抓地力也很好,不用放碳板,鞋子的启动性能就已经很好了。
鞋面那种特殊的塑料胶一样的材料,大力射门抽球和长传的时候,有种比较爽脆的感觉,这个感觉挺过瘾的。
缺点:
这双鞋不适合我的脚型,鞋头设计得太低了,穿厚袜,很容易顶到脚指头;但是如果不穿厚袜,脚掌两侧的空间又比较大,在急停变向的时候,脚容易在鞋仓里乱晃。
我总感觉这款鞋的鞋型和鞋的材料没有很好的搭配,鞋面和鞋内舱是那种摩擦力很低,很滑的塑料材质,但是鞋型又设计得很宽扁,对脚型的宽容度很低,这样导致在激烈运动时(特别是在高速冲刺之后的急停),很容易就让脚趾在鞋仓里滑到鞋头,撞得大拇指和小脚趾淤血。
Predator 19.3 TF
优点:
鞋型设计得比较扁(但是鞋头没有像X系列那样做得那么低,对脚型的宽容度好),配合本身的摩擦条纹,降低了起高球和弧线球传中的难度,我感觉能增加踢球者踢高球时的自信心(也有可能是心理作用 )
虽然没有用一体化的鞋舌设计,但是鞋子整体的包裹感和稳定性还是不错。鞋面用的时类似尼龙纤维的织物材质,外面再刷了一层薄薄的塑料胶,比较薄,触球时的脚感也比较舒服,总的来说,没啥槽点,穿着跑动和踢球时都挺舒适的。
缺点:
TF版鞋底太薄了,缓震性能几乎没有(比光脚稍微强点),也不够硬,启动时没什么速度加成,另外tf的鞋钉抓地力不够,很容易打滑,我感觉不是很适合需要激烈奔跑的速度型选手。
实用主义
试试次顶吧,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有些球鞋我也想买顶级的,无奈tf版本只有中端,比如Nemeziz系列
我大学的时候没钱都买低端,最后狠下心买了双次顶,从此开始剁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