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MA作为国内草根认知度比较高的品牌,其MG大底早就深入人心,尤其是再为顶级鞋款加入MG大底之后,不少人为了追求品质和更好的体验,即便是顶级MG价格居高不下大家也毫不犹疑的下手,甚至也让不少原来的TF党成功入坑(我身边的队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今天的主角是这次PUMA重点推广的Ultra 1.3 MG。在调整了换代策略之后,很多品牌都会在一年的特定时间段去主推某款鞋,那么这一次大改款的Ultra 1.3自然是主角,而重中之重的MG也迎来了2.0时代,所以方方面面它都是一双值得详细跟大家聊的鞋款。这双鞋从参加发布会到现在,实战的次数比较多了,下面就加快下节奏单刀直入了。
首先我们从鞋型开始讲起。曾几何时,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同级别鞋款的不同大底类型就是简单的换个大底而已。随着国内对MG需求的不断提升,很多人也对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PUMA的国内团队也很快做出了应对策略,那就是将Ultra 1.3 MG进行了本土化的调整了,在原来的基础上(Ultra 1.1、1.2)鞋型收窄,并且根据国人脚型的特点(脚趾上翘的居多,脚掌偏肥偏厚),将大脚趾区域进行了加高加厚,因此这次Ultra 1.3 MG版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有一个异常高耸挺拔的鞋头空间。简单粗暴的来说,就是MG的鞋头是刻意的将它垫高了,并且鞋面最高点和大底之间的角度更倾向于直角,FG版本呢则相对有一个递减的坡度。
这样的改进让穿着者能够简单直接的感受到足部在鞋仓内的感受:鞋头空间余量足够,不挤脚、不压脚趾了!那如果是一味的这样加高加厚,并且鞋面还加宽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就有点像初代的1.1,鞋面巨宽,足部和鞋面之间的缝隙比较大,很多人甚至上脚后能够明显看到鞋面的褶皱。所以才有了整体鞋型收窄的一个做法。综上,对于我这种正常脚型来说的话,Ultra 1.3 MG的尺码其实可以看做是正常,虽然大脚趾距离鞋面还有不少余量,但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而这些余量又比较友好的照顾到了一些其他人的特殊脚型,如此也算是一次讨好国内消费者的改变。不过任何改变也伴随着风险,也有人私信我说这种鞋头对于一些瘦脚来说就有点尴尬,因为挺拔的鞋头会让鞋头余量增多,这种情况下那可以酌情买小半码或者加个后鞋垫,毕竟一种鞋型不可能兼顾万种脚型。
收窄的鞋型是不是会有挤脚的情况?至少从我的感受来说,不必多虑。它只是相对之前略有收窄,别忘了Ultra 1.3还有一个一体化的针织鞋舌,它的弹力也能释放出一定的鞋面宽度。
哦对了,差点忘记定个基调,PUMA的Ultra 1.3是目前市面上量产大货中的轻量化之王,不玩限量不玩噱头,真正的把超轻足球鞋推到了极限。JP 270 155g的成绩比前作提升了5g,相当于30来张A4纸!单就比重量的话量产鞋没有什么对手。
这种压榨鞋身重量的最大功臣其实就是不断迭代的针织鞋面技术。从卖点来看,Ultra 1.3 MG的鞋面和FG相比都是一样的,MatryxEVO技术加持的多种材质混纺鞋面。
和之前的1.1、1.2相比它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四点:
第一:Ultra 1.3的混纺鞋面进行了功能性区域划分,每个不同的鞋面区域中分布着密度、织法迥异的织物面料。
第二:在鞋身两侧进行了近似镂空的设计,进一步去探寻超轻球鞋的边际。
第三:织物鞋面依靠SpeedCage内衬用作支撑。
第四:GripControl Pro热熔膜层进行了全膜覆盖。
在鞋面关键的First Touch区域,混纺鞋面的编织密度很大,出来的效果要明显比之前的纯EvoKnit更硬、更韧,它的脚感介于织物和上佳的超纤之间。意外的是挺拔的鞋头会让你在触球、卸高空球的瞬间有个比较空洞的迟滞瞬间(因为鞋面和脚趾还有短距离),所以一定要在正经踢球前多去试下这种感觉。实战中这种高耸鞋头还可能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你喜欢轻巧的挑射,那么这种直角立体的造型可能不如那种扁平的设计更加得心应手,或者你喜欢在这个地方起球也会多少有些影响,但是如果你喜欢小场冷不丁捅射一脚,那么这个预留的空间也可以当个缓冲区,总之这些情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有弊有利的时候。
比较让人疑惑的是鞋面的这个GripControl Pro涂层,从它的命名可以看出PUMA是希望这个涂层来增加鞋面的控球属性和效果的,但实际效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值。和其他品牌的热熔膜层相比,它在干燥无水的环境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它的那种略微发粘的手感,就是有点涩涩的,确实有一定的止滑效果(这个涂层在后面的Future 6.1中也有出现,脚趾黑色区域)。在干燥场地中, 这个涂层的粘性有点点过于大,会让你觉得鞋面和球面直接过于粘了,极端情况会让你感觉扣球的瞬间球和草地之间会卡到,另外北方沙土比较多的地方,这个涂层也容易粘上很多的灰尘,这时候会影响它的一些发挥。
如果你已经习惯于其他品牌那种覆膜+针织鞋面的感觉,这个鞋面适应起来很快,唯一不适应的就是那个膜在不同场景下的差异。但是如果你是从前面Ultra 1.1、1.2纯织物的那种布面质感过渡而来,可能会觉得这个鞋面偏硬了不少,没有那种纯织物的感觉。
那如果是湿滑有水渍的场地,这个涂层就显得有点坑了,会明显感觉到球面和鞋面打滑,这种打滑不是那种正常热熔膜+针织鞋面的滑动,似乎这个热熔膜层的表面还有一层薄薄的水层,它的打滑就完全是那种水层和球皮之间的刮擦,很容易让球脱离你的掌控。按照全膜鞋面的设定以及MG大底的光环,其是它应该是一双很优秀的雨战利器(TF打滑、长钉又穿不了),很遗憾感觉它差点意思。
从前往后顺着鞋身到中段可以发现,它有点点参考了现在速度型球鞋比较流行的那种透光性的做法,这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设计非常抓人眼球。当然了这也对球鞋的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透光就必须让纱线的密度降低,甚至就是简单的网格线设计。这时候强度肯定不足以支撑,因此那个SpeedCage笼式内衬就起到作用了。确实这种设计之后的鞋面基本上等同于薄的超纤面料,但是由于纱线的存在感,它又没有那种塑料感。足弓推、传、停给人的感觉都是干脆利落。
Ultra 1.3 MG的鞋领选择了比低帮略高一些的中帮设计,没有去跟风高帮。这个思路其实也没问题,它能很好的解决穿脱的问题,同时不会给那些不习惯脚踝束缚的人更多自由。不过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是非高帮的话,低帮和中帮都很难避免在踢球的过程中橡胶粒的困扰,但肯定没有传统独立鞋舌+低帮那么夸张。磨脚问题暂时没有发现,三代Ultra顶级版,不管是FG或是MG我都没有磨脚的情况。
MG 2.0到底进步了没有?我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一个点。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大家:如果前作的MG足够好的话,那么这个MG 2.0还会不会出现?按照PUMA讨好国内消费者的做法,既然鞋型都能去做区分,那么一定是有改进的空间才会去升级MG的。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个MG 2.0我还是比较认可的。
稳定、不挑场地适应力强悍、兼顾TF优点的同时还要提供那么一些速度感,没错这些看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点恰恰就是MG统统都要满足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MG还真是挺难的。那么说起MG这个大底类型(多用途类型),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算是某个品牌的独有的,耐克、PUMA都有出过这种大底,进化到现在普遍被大家认可的就是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那种短小而密集的设定,这让它基本上就是除了碎钉TF之下的唯一一个选择,也是PUMA重新赢回国内草根人心的杀手锏。
原来的PUMA MG大底在数量和分布密集程度上都尽可能的体现出一个字:多!如此密集的分布会让整个脚掌都感觉到鞋钉的存在,再加上全掌中底和偏硬的外底材质,我大概帮大家总结了下原来MG的一些问题:大底偏硬(夸张的甚至认为硬如铁),回弹不佳,鞋钉太小、太密,在一些场地上会挂草。
那么这一次2.0其实就是对上述这种问题的解决,首要是拿“多”来开刀,这一版的MG鞋钉从数量和分布上全部都做了减法,鞋钉形状保留原先圆柱钉的基础上加粗,整体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原来FG/AG中的二级辅助钉。减少了鞋钉数量,调整鞋钉之间的间距,这种情况下刮草的情况着实大大改善。那么这个大底还硬吗?依旧是全掌中底,这个大底的硬度在我的接受范围内,如果它标配的鞋垫能够在前后掌做减震垫片的话,会增加我的好感。
同时也有人也跟我提出了他们对于2.0 MG的一些问题,比较集中的点体现在:鞋钉减少了,边缘的那种细密的鞋钉没了,在踩拉球上没有原来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那对于这个的话,我个人的感受是,鞋钉减少对踩拉球其实没什么影响,6钉SG我下真草的时候,只要预判准确,技术动作运用恰当,踩拉球也没有什么问题。
2.0 MG大底在横向移动、纵向奔跑、斜向发力这些方面都表现出了应该有的素质,给我的感觉有点耐克老agr的感觉,再加上它本身结构结实,和现在容易断的耐克ag比要更加耐操。
典型的针织材质对于射门其实都很友好,薄而透的鞋面会让力量的穿透更加直接!
鞋型:
这个改进从初衷来看是好的,明显是讨好国内消费者的做法,有人跟我说是否矫枉过正让那些不习惯这种鞋型的人有意见,我倒是觉得不至于。至少PUMA的国内团队是非常认真的去做立足中国的本土化产品。
鞋面:
我更喜欢热熔膜+针织材质+单层内衬这种当前比较流行的结构,再加上它用上了当前大牌都玩的“花活儿”,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纹路,细微的地方展示出不同,实打实提升质感的同时也秀了一把自己的科技实力,如果不是热熔膜在不同场景下切换的不那么顺畅,这个鞋面我是可以打很高分的,可以肯定的说要高于刺客14、Ghosted这种,和Speedflow的比也各有千秋。
大底:
2.0 MG就我而言是没问题的,有一种老agr回归的错觉。在刺客14 ag依旧断裂拉胯,Speedflow ag偏长的前提下,能被选中全靠同行承托啊!有好价完全可以冲。
雷哥这个新MG和阿迪的老AG比怎么样啊?听说老MG卡草我就准备等新MG出,结果最后还是没忍住拿了那点钱买了X16.1AG......我就想知道一下值得后悔不?
3.3MG怎么样,据说材质减配不多性价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