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足球鞋圈子一条新闻直接炸锅:耐克王储内马尔选择不续约,转投PUMA而PUMA也为此付出了天价代言。不得不说最近这几年PUMA整个集团对足球的重视程度还是愈发强烈,而Ultra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上文中提到了内少极有可能成为Ultra的牌面代言人,这一下子又把整个Ultra的知名度和热度又拉高了几个档次。
先来给大家简单理清一下目前PUMA的主力足球鞋线条,Future 6.1与Ultra 1.1并行,之前的ONE系列退出历史舞台,King系列老树发新芽,保持品牌血脉延续的同时偶尔闪光,证明存在感。这次PUMA全新发布的这个套装名称为Chasing Adrenaline(肾上腺素激发之意),PUMA内部的人给它起了个接地气的俗称:“鸡血套装”,Future迎来了几乎没有升级的换代,全新的Ultra自然成为了瞩目焦点。
Future从5.1换代到了6.1,其实压缩更新时间之后,品牌商也不会对成熟、口碑良好的鞋款xjb乱改,所以Future 6.1和前作相比就在鞋垫上做了升级,6.1中换上了纳米科技的Nano Grip Technology加持的鞋垫,其余就没差别了。
关于Ultra由于MATRYXEVO®技术打造的混合型鞋面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从创新的角度来说,这个用凯夫拉、碳纤维和织物混合编织的材质确实在刷新人们对传统织物认知,同时凯夫拉+碳纤维这种高逼格的材质又戳到了不少草根党的G点,Ultra从没有正式上市前就赚足了眼球。
定义:可以颠覆认知的、可大批量两产的轻量化“概念”足球鞋。
轻量化足球鞋在进入千禧年之后的二十年迎来了黄金发展良机,新兴材质的崛起,针织世代的来临都让足球鞋在比拼轻量化上做到了极致。但是要减轻重量那么就要损失一些保护性和耐用度,evoSPEED SL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所以Ultra的出现其实可以看作是PUMA在解决问题之后给出的答案。42码 JP 270单只160g的重量是目前市售同级最轻,并且重点解决了evoSPEED SL“十场废”之殇,这个态度就让人生出一些好感。
"Less is more"的鞋面
关于这次Ultra的鞋面其实是我想重点跟大家介绍的,但是官方的那一套太过于玄(zhuang)乎(bi),我想用更简单直接的“白话文”跟大家解释清楚它,所以在不断的感受之余也不断在想办法,直到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Less is more",这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建筑领域提出的观点,意思是“少即多”这是一种提倡简单反对度装饰的设计理念。最近几年来,这样的观点也不断被用于生活中的其他领域。
看似三种材质混合的鞋面其实并没有少,但它的鞋面表层其实没有覆盖热熔膜,仅有面积不多的Grip Control Pro透明涂层。鞋带拉环也是鞋面纤维束延伸出来,在承担鞋面锁定和的同时也小小的炫技了一把。也正是缺少了热熔膜层的覆盖,你可以直接用手感受到这个鞋面的原始状态。如果按照之前的逻辑,大家把Flyknit比作针织毛衣的话,那么其实Ultra的混合鞋面更接近那种厚实牛仔衣给人的感觉,跟nudie家主打的牛仔裤给人的感觉非常接近,粗糙但是不咯手,同时能感受到针织材质的那种柔软,夹杂着一点凯夫拉混合碳纤维的脉络带来的韧性。大家说了那么久的老北京布鞋即视感,Ultra完全能够给到你。
鞋身两侧需要支撑和强度的区域能够明显和鞋头First Touch区域区分开来,少了一些柔软感,多了一条条的那种充满张力的纤维感(一束束的凯夫拉纤维和碳纤维),像是带有钢索的桥很好的把需要支撑的鞋面给完全绷住。
一体化针织鞋舌是弹力织物,和最早前面的PUMA针织材质相比,这次这个弹力织物的方方面面都和Flyknit相当接近甚至比它要好。稍微可惜一点的是,虽然也是针织鞋领,但是它整体的包裹感和鞋领开口略大了一些,导致会有一些空隙出来,这个不如耐克低帮织物对脚踝的包裹那么到位。
“满脸褶子”---过于宽松的鞋型被鞋面疯狂弥补
尺码建议:我的这双鞋JP 280,对于我来说右脚偏大半码多不到一个码,左脚有一点点空隙刚刚好(为了练逆足脚我左脚比右脚宽,并且伴随内扣、外翻)。鞋型偏宽,鞋头圆润,对于正常偏瘦的脚型而言我很担心能不能撑起鞋面,所以建议大家偏小半码并且换厚鞋垫。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商家在上架Ultra时候那种惊悚的产品图,没有被撑起来的鞋面上全是褶子,活脱脱就是个皮肤松弛的哈皮狗,很多人疯狂跟我吐槽这种鞋面还怎么穿?
确实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Ultra为了讨好更多人群,将鞋面的目标设定做的过于宽,这个宽是全方位的,再加上它的一体化弹力鞋舌,几乎可以“吞下任何奇葩脚型”,再加上它鞋头也是相当圆润和饱满,所以如果你的脚不够撑鞋的话,轻微的弯曲就完全被鞋面体现出来。
二、老北京布鞋的极致触感一方面源自出色的鞋面,另外就是没有热熔膜覆盖,鞋面的张力和定型能力不足,稍稍有点挤压马上就出褶子。
足部和鞋面褶皱过多说明鞋面没有被鞋仓的足部完全撑起来,空隙太多,所以会在你触球的瞬间感觉到“很空”,这个空让人感觉不到踏实,好在鞋面是真的几乎零距离触感,所以我之前有提到一个“容错率”。综合起来就是因为鞋面和足部有一些空间,发空的感觉会提醒你让你没有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就是类似你穿刺客13的那种感觉,鞋仓被整个足部填满),但是又总是会被这个鞋面给不断纠正和感知具体的触球点,到最后鞋面好的一面占据上风,和发空的这种感觉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但是依旧有遗憾,这种遗憾就在于原本已经打高分的鞋面被鞋型拖了后腿。
少了热熔膜的加入,这个鞋面对带球推进时候的感受更加的细微和直观。
射门亦是如此,如果你很喜欢针织材质这种轻薄透力的感觉,那么少了热熔膜层的Ultra绝对会让你有更清晰的感觉。
优势:Pebax尼龙材质确实很轻,跑起来没有负担。鞋钉布局的话Ultra的这个大底可以看做是刺客的V型和阿迪刀钉集大成的代表作,黑色部位主攻启动和抓地,后半部分对侧向支撑和变向提供帮助,确确实实是一双穿上去就想马上跑起来的“跑鞋”。当然了,这种速度型大底设计也是参考了PUMA自家的竞速田径鞋。
弊端:鞋钉是非一体成型的,如果是在鞋钉吃草不好的场地,垫层不够厚的场地,这个FG/AG还是有被掰断的风险。综合考虑如果经常踢人草还是MG香,一劳永逸!
鞋垫这次和Future 6.1一样都换成了纳米Nano Grip,相比于传统的针织材质它其实多了正向反向不同摩擦方位的区分,确实有科技含量也增加了一些看点,不过背面没有减震层。
在大家都在给传统材质做减法的同时,Ultra给原本就已经很简单的针织材质开了刀,这种出乎意料的做法也真的只有PUMA敢玩出来并且还成功引发了大家的关注。鞋面质感就俩字:极致,这个极致不会让人感觉到偏激或者极端的那种,对我而言这个减法要给好评。就是缺了热熔膜层在防水防污上差了点意思,不过这个配色也不矫情,脏了也看不太出来。唯独有点意见的就是鞋型上的过度放飞自我,缺少了刺客13那种包裹感,如果鞋型能再微调一下的话那么会更棒。FG/AG大底还是门槛偏高,MG相信会是走量的先锋。
请问一下骚雷,这鞋长度正吗?你买小是因为宽吧?
准备入mg和tf,请问tf鞋面是否会减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