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铁se有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从七月末到现在一直实战它。联赛友谊赛野球大中小场轮了两三圈之后,分享下对这双鞋的理解感受。
尺码&鞋型:
个人建议选择的cn码=平时正常jp码-10mm(大宽脚-5mm就好),选对合适尺码后鞋头袋鼠皮部分偏阔 足弓段收窄 后跟包裹微散,适合正常到小宽脚,瘦脚会觉得皮面部分松,宽脚(竹笋)会撑得足弓走形。
鞋头 袋鼠皮部分 内衬:
圆鼓的鞋头 不压脚趾。袋鼠皮处理的不错,静态按压软滑 明亮环境下隐泛光泽,隆起的骨架比R3 as要厚硬些。内衬是比较廉价的薄网眼织物直接贴在鞋仓内侧 没有额外垫层 撵压掂量非骨架部分够薄(没R3 as非骨架皮面薄脆))
实战方面在经过两三场实战后鞋头骨架带来的钝感会渐渐减弱消失,骨架踢软一些加上习惯磨合之后实属不错,整体不薄不厚不脆带有微微延迟和韧软的触感,比某些日系tf的无良钢铁袋鼠皮好了太多。明显隆起的骨架在停传带时的摩擦作用也比R3 as好很多。
足弓 超纤部分 内衬:
外侧明显偏硬 延续鞋头的骨架条隆起设计 加上李宁的logo,外侧支撑合格 有一定摩擦作用 不过大部分人应该用不上了……我的感觉是有时脚外侧停球顺一脚时虽然比较钝硬但比光面稳定一点。
内侧是柔软的超纤加上一道道摩擦纹路,因为没有明显凹凸所以摩擦稳定弧度加成并不…(当然完全比不了猎鹰1819足弓那种),停传地滚球或轻敲一脚反馈都比较结实 不薄脆。
内衬依然是网眼材质,但足弓明显能感觉出来有一层薄夹层填充物,同样得经过两三场把整一片足弓暖开踢软才能抵消这若有若无的厚度隔阂感(其实足弓柔软度是在线的)…开始前两场用脚弓做一些拖拉粘球之类动作明显感觉比较生硬。
鞋舌:
软薄pu材质的未打孔独立鞋舌,本就偏闷的鞋子透气度再次下滑,穿着时鞋舌明显偏长得拉直绑紧来寻求贴合度——导致虽是两开孔但实战仍有轻微跑偏,小亮点是铁的刺绣很走心。
后跟 内衬:
内置罩杯保护过关,后跟弧度从外看太直了,内侧可摸到鞋领有一圈加厚填充海绵来固定锁住后跟,内衬是绒面织物 防滑效果一般 舒适度可以 不磨后跟。
实战中发现因为后跟鞋口定型比较“散”“敞” ,加上后跟偏直,只靠填充和内衬营造出的锁定效果并不强劲(我勉强够用,部分倒霉的兄弟实在嫌弃到不行),还是得搭配万年不变的跑鞋飞线系法来锁死后跟。
鞋垫:
偏厚的黄色发泡材质缓震效果很不错,但表层织物防滑拉胯了…可惜…
缓震 扭转 底
light foam材质缓震脚感到位,有点轻质lunar的感觉,仓内外按压都有轻弹感,耐久度有待继续考验。
足弓的probarloc系统 嵌入塑料片 足弓内侧下方还有橡胶片加固,抗扭转和弯折韧性效果都很好,同样继续观察耐久度。前掌弯折就偏软了…踢大场跑动冲刺多会泄力疲软,赛后压一压软的触目惊心,果然还是偏小场的tf。(话虽如此因为足弓的包裹和鞋头骨架的加成再加上probarloc系统,这双鞋在大力传射时的力度传递反馈都很顺畅)
大底抓地很不错,钉长粗细材质软硬都可圈可点,实战中从中等到中下人草没有出现任何打滑,包边不算很高,长传射门触球时影响不大,边缘有类似耐克老lunar底的摩擦纹路,捅射效果还行。
重量:
cn255,鞋垫17g,去垫236g,数值不低,但因整体重量分配均匀(底不沉,钩子lunar和美津浓厚底都是明显底重的类型),合适尺码系紧穿起来很显轻便不累赘。
个人评价:
虽然在用料设计细节上有不小提升空间~这双tf能在300内的价格拥有不错的皮面与优秀的大底&缓震,还足以胜任中小场,真是难能可贵,在选到合适码数试穿良好后很值得自留一双,期待下一款到来,望李宁继续加油前进,
我已经下单Tocksox袜子看能不能锁住。
事实上飞线系法鞋带也长了。。。之前踢了一场,经常误认为鞋带松了(鞋带太长,打到脚上,感觉清晰,所谓赤足感?哈哈哈),我在考虑加一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