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不足请大家指正。
一直想尝试F50的接班人X18系列,自己也曾买过X15.1,可惜太窄了根本穿不了,又买了X17+,稍好一点但是双层鞋面总让我觉得有些累赘繁琐。当第一眼看到X18的时候就觉得这双鞋一定要入手,所以就买了X18.1,自己感觉要比X17好。没想到又能在论坛得到众测18+的机会,实在是非常感谢偶偶。
根据鞋子的照片和密室的评测,X18应该是顶级和超顶版本的鞋面差距最大的阿迪达斯系列。其他系列大都是只是有无鞋带系统的区别,在X18上鞋面的科技也非常不同。
就先从鞋面来说。超顶版本的鞋面使用了骨骼缆线技术,鞋面由内到外大概是分为内衬,海绵,鞋面底层,骨骼缆线,热熔膜。这鞋材质的叠加,让鞋面的初始触感稍显硬朗,整双鞋子的定型非常好,在下地之后暖开,鞋面也会柔软一些,但是包裹性的改变不大。在外脚侧的鞋面少了海绵层,同时还打了圆孔,视觉效果很棒,也减轻了一点点的重量吧,但并不是镂空设计的,因此圆孔处并不会比其他地方更透气。整个鞋面除了鞋舌处和后跟都是使用的同样的鞋面,缆线也有粗有细,有白有红,非常的好看。我觉得这款配色也是发布至今最好看的一款。
无鞋带一直被人诟病的是穿久了包裹性下降,容易打滑。但这双X 18我觉得不说永久包裹性如一,但也要比之前的无鞋带设计耐用很多。鞋舌是织物材质覆盖一层类似橡胶的材质,织物本身的编织就很紧密,再加上橡胶,弹性很小。可是高脚背我觉得不必担心,我本身就是高脚背,并不会有任何不适。但是我脚掌过于宽11cm,所以穿久了会有麻木感。对于一些正常宽度的高脚背朋友,这双鞋应该没任何问题,不是高脚背的包裹性也不会有丝毫问题。无鞋带球鞋我穿过的最舒服的是nemeziz17+,绷带设计的鞋面真的处处都能感受到恰大好处的包裹,无奈在实战的时候还是略微有些让人不安心。这双X18就没有这种问题,它提供的是锁死的感觉,后跟处的跟腱泡棉设计真的非常有用,和鞋舌搭配起来,和系了非常紧的鞋带没什么不同,而且还不会有鞋带勒出一道道印子。鞋舌在站起来时会有一点点褶皱,但是舒适性上没有影响。脚踝位置偏低的朋友可能会有一些割脚踝的感觉,因为包括鞋舌在内的鞋口一圈都非常薄,而且材质也不算柔软。
鞋后跟的设计我觉得是最棒的。两块泡棉形成的中间凹陷,可以让跟腱非常舒服的锁死在脚后跟,略长的后跟条并不会有磨脚的弊端,穿鞋子时帮助很大。环绕后跟的一条条凸起的脊线,保护性锁定性稳定性都非常好。猎鹰19的后跟橡胶块的设计我觉得理念和X18有可能是一样的。真的希望阿迪达斯能在所有鞋款都用上这种后跟跟腱泡棉设计,对于后跟的舒适度和锁定感提升都很大。
鞋底的前掌部分有电镀镜面效果,鞋钉是两截式,耐磨层为透明,鞋钉形状是三角体,在底座有凹陷,可能是为了更好的抓地效果,两颗外侧鞋钉的外侧也有凹陷,在变向时可以提供更大的抓地力。前掌鞋钉整体布局和F50很像。后跟有四颗椭圆底面的柱体鞋钉,和前掌的粗犷鞋底相比纤细了不少,这种思路可能又和梅西专属大底有关联,主要是为了提升灵活性,后跟的抓地力考量并不是那么多。
鞋垫是普通的阿迪达斯打孔鞋垫,首场还是有感觉缓震的,但随着次数增加肯定会扁。磨毛设计的摩擦力搭配偶偶球袜还行。
在穿着时我建议可以搭配鞋拔,不要穿着带橡胶摩擦的球袜,袜子很容易皱在一起不舒服,偶能鞋垫还没有尝试塞进去过,但是我觉得也可能摩擦力过大让袜子皱缩。
实战体验
七人场中等人草,草长颗粒不多。
抓地力妥妥的,整双鞋子的站立感受非常稳,不会觉得底座太小,钉子都缩在脚底的感觉,也没有后跟鞋钉过于靠前的感觉(ctr3代和梅西专属给我这样的感觉)。真的有一种向前跑的冲动。正脚背触球比较清晰,鞋舌处更清晰,外脚背带球干脆,没有真皮的粘滞感,射门力量感十足,没有了鞋带的干扰,发力几乎可以完整的传入足球,自我感受是发力非常到位了,我之前实战的也多是控制性球鞋,力量型只穿过猎鹰13,X18的发力我觉得是最好的。变向和启动毫无拖沓,而且很稳,鞋舌和后跟牢牢锁死脚部,没有滑动,这觉得是一双可以完美实战的无鞋带球鞋。
我个人推荐不差钱的朋友可以直接上超顶级,和顶级的感受大不相同,顶级X更加传统一些,鞋面科技也是和超纤差不多的SPEEDMESH,而超顶版本的鞋面和我穿过的大多数鞋子都不同,缆线本身的凹凸就提供了一定的摩擦,科学分布的缆线疏密也提供了足够的包裹感。
与猎鹰18.1 ag相比,X 的鞋面稍微硬朗一点,但可能是首次下地没有暖开。FG大底和AG大底没什么可比较的,能上FG的场地自然是FG最好,AG的适用性占优势。我喜欢低帮球鞋,到了19年如果选择阿迪达斯,那就只有Copa和X让我挑选了,高帮我觉得还是或多或少影响了一点点灵活性,猎鹰包裹脚踝虽然很舒服,但我依旧喜欢脚踝是自由的。
最后,尺码选择我认为是偏大半码的,也是大家公认偏大半码。购买的话如果经济不错,还是推荐专柜,在某干入手的两双鞋子还是有些瑕疵,无奈也不能多说什么,售后更不能和专柜旗舰店这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