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来大家看看,作者对NIke怨念颇深啊,把鬼牌2黑的挺惨
鬼牌1代无疑非常成功,不管是从销量表现还是玩家口碑来说,都足够跻身近些年最成功的球鞋行列。但是市场规律决定了球鞋一段时间必须换代,于是鬼牌1代在坚持了2年多之后迎来了继任者。
针织鞋面带来的超级棒的贴合以及包裹、较薄的面料产生的优异触球反馈、高帮鞋领不错的实战反响,以上这些让鬼牌1代太过成功,同时也让人们对2代球鞋产生了过高的期望。但是鬼牌2代以一个我们最意想不到的方式面世——它很大程度背离了1代的设计理念,虽然在制鞋技术上做出了改进,但在设计思路上无疑是一个倒退。新的Flyknit技术可以在不增织物层数的前提下打造鞋面纹理和凸起,这肯定是球鞋制造史上重要的革新,但是最高达4.5mm的凸起和鞋面、球袜一起,把足球和双脚的距离增加到接近1cm,所以技术是先进的,可这么用真的是个好想法吗?足球鞋始终在追求在保证耐用性和其他必要因素的情况下,让双脚与球的距离尽可能减少,这正是1代鬼牌所做到的,也是针织鞋面诞生的原因,现在2代鬼牌却把指导性的理念抛弃了。
球鞋触球多的区域被做出了热感图案,凹凸幅度更大,上一双有类似设计的球鞋是黯然退场的猎鹰14,不是说这种设计没有实用性,而是这种思路已经过时了——主流球鞋都在致力于给球员更大的自由,用哪里触球交给球员自己决定。非热感区域摩擦力要小于热感区域,但是这些部位不是不触球,只是频率低,等等,踢球频率低的位置意味着不重要?当我需要用低频区域把握一瞬间的机会,我能否有时间考虑调整力量、踢球部位?热感区域的存在人为增大了鞋面不同位置的差异,让球员的出球的不确定性上升,这对球员发挥是有较大不利的。至于在超顶级以下的鞋面上加上密密麻麻的"豆豆",真的让人不忍直视了。
鞋领造型的改变和大底重量的减少,是2代产品为数不多的进步。但是用上前两代CTR的环形鞋钉设计又让人费解。如果这是一个成功的设计,把它复活无可厚非,可从前两代CTR的反响来看,环形钉是形式大于效果的存在,甚至在主打的转身、变向上,相比于圆钉也没有优势,在其他性能,如急停、启动、稳定同样是落后的。那Nike为什么在鬼牌2代上用上这款鞋底呢?显然是想摆前辈的光环,和1代做出差异以刺激销量,但在控制和灵活上又没有太多文章可做,于是CTR的设计又被翻出来。
从足球鞋历史上看,1代产品常常是非常成功的,2代青出于蓝的几率非常低,在鬼牌上这一规律也得到验证。但是公平的说,2代鬼牌并不是一个失败的产品,只是如果上一代球鞋高度太高,那么一双及格的继任者将难以满足众人口味,这是新鬼牌让人觉得糟糕的原因,爱之深,责之切,作为消费者,人们期望的是一款更加优秀的作品。而Nike为把新鞋做出差异,增加销量,重拾过时的球鞋理念的行为,实在不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做法。
懂球帝看到的评论鬼牌2代的帖子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客观地说,并不是每个踢球的人都追求“赤足”,所以不能把足球鞋材质的厚薄等同于科技的多寡。看得出,懂球帝这个帖子的作者其实是喜欢NIKE的,尤其是很喜欢一代麻吉,而且二代产品不能超越一代的情况在足球装备中也不是个案,阿迪的NC、PUMA的EP1和EP1.2……凭什么要求二代就一定要比一代强呢?毒锋连半代都做出来了,还回归了一代鞋面,难道说2.5代毒锋就不行了?
大兄弟你在线1万多小时啊,太牛啦